横店影视城

预定中心搜索英文版

跟随热播剧探索热门场景

首页 > 影动横店 > 片场动态
张铁林:闲适洒脱,艺海泛舟
发表于:2012-08-27    admin

张铁林在《刀影》剧组拍摄现场

  提到张铁林,很多人都会想到他演的皇阿玛等深入人心的角色。其实,张铁林除了影视表演成就卓著外,在其它艺术领域也颇具成果。
  这一天,我因事迟到了10分钟。当我匆匆赶到张铁林的房间时,他料到我要开口道歉了,就先用话把我堵住:“咱是老朋友了,不用客气!再说,我也闲着呢。”说是闲着,其实他正在伏案写作,而且是用毛笔写。
  “暨南大学让我当艺术学院院长,要是我连几个字都写不好,那不是既丢自己脸面,又丢人家的脸面啊?”张铁林乐呵呵地笑着说。他告诉我,他写字并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而是一种享受与参予生活的方式,因而比那些专业书法家更洒脱、闲适些。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行李箱里总会备上纸笔砚和古诗词,一有空就书写起来。他甚至坚持用毛笔写日记,一天不写上几段,就感觉有点难受。
  “我把影视表演的经验和练习书法的体会,以及平时阅读名著积累下来的心得,告诉许多年轻的学生,千万不要因为现实生活而剥离和切割了人的原始天性对艺术的天然依附,一定要追求艺术精神。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创作,也才可能活得自在、自如。”张铁林说,“不少年轻人太急功近利了,恨不得一夜成名,浮躁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的通病。我劝一些年轻演员读一读诗歌散文,练一练毛笔字,不要整天上网或者泡吧,他们中有的人当场就反问我:张老师,练毛笔字干嘛用啊?所以,现在一拍历史剧,只要拍提笔写字的镜头,很多年轻的演员都不敢演,只好找人代替演,这才有了‘手替’这么个现象。“
  意犹未尽的张铁林,对于艺术修养这个话题谈兴甚浓。他说:“演艺圈里一些演员演戏出名了,收入多了,却在如何花钱上没有了方向。我建议他们做一些艺术收藏,但真正听得进去的也不多/。”张铁林自己的收藏经历不算长,但收获却不小。他主要收藏名人手札,他认为名人手札往往是名人的真情流露,来往信件中常常说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登不上大雅之堂,但能窥见一些名人的性格侧面。对于名作家的作品,只要是手写稿,他认为都极具收藏价值。他向我透露:曾经花了250万元买下了赵之谦的三十九通手札,现在有不少人以翻倍的价格向他求购,他毫不动心。研究名人手札和名作手稿,对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深有裨益。
  张铁林早在2001年就来过横店影视城,拍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此后,他便成了横店影视城的常客,连续演了《名捕震关东》、《书剑恩仇录》、《大清药王》、《火帅杨排风》、《南少林三十六房》、《大明天下》、《黄炎培》、《贞观长歌》、《穆桂英挂帅》、《刀影》等20多部戏。说起在各地热播的《穆桂英挂帅》,张铁林说:“这部戏突出的是穆桂英,我演的宋真宗只是一个配角,但跟穆桂英有不少对手戏。苗圃演穆桂英演得真好,期琴高娃演的佘太君与我一样,都是为苗圃当绿叶。我这个年纪的人,多给年轻人的表演提供些帮助,是积功德呀,他们需要人拉一把的。”
  “你除了皇帝演得好,还在《红军东征》里把毛泽东也演得活灵活现。”对此,张铁林笑着说:“演毛泽东,说没有压力那是假话!”毛泽东是一代伟人,我最崇拜他!演毛泽东最难的是要演出他的伟人气质。我演的毛泽东是红军长征时期的,那时的毛泽东体形不可能是很胖的,所以我痛下决心减肥,但也只减下了10斤重。我每天拍完戏,就读毛泽东的书,从他的文章字里行间去体会他的心路历程。”
  临别之际,张铁林对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感慨不已:“2002年,我在横店拍《火帅杨排风》时,横店的剧组不怎么多,游客也少。记得有一天晚上,李翰韬导演带着我和张庭、黄海冰、杨旻娜去街上找饭馆吃饭,街上的饭馆真没几家像样的,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度假村餐厅去吃了。现在你看横店发展得这么快,一天就有这么多剧组拍戏,抵得上别的影视城一年甚至几年的剧组数量了。游客也是来自四面八方,我甚至看到有几辆北方牌照的车,大老远的来横店玩。”(文/曾毓琳)

    横店影视城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