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美的排行榜到东南亚平台的播放与下载量,国内制作的短剧已经悄悄成为中国影视「走出去」的新载体。但在热闹之外,行业里也开始出现一种普遍性「尴尬」——剧可以写,景可以搭,字幕可以翻,那外籍演员,去哪找?
缺合适的外籍演员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很多导演、制片人都经历过「临时找老外」、「微信群里碰碰运气」、「人到了现场才发现不会演」的场面。这种外籍演员的使用方式,既无制度,也无保障。合法性、稳定性、专业性,都处于一个模糊地带。而当短剧发展为一门走向国际的生意浪场时,这些「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风险」。
这其中不只是语言、表演经验的问题,更关系到签证、法律责任、沟通协调乃至文化差异的处理。对体量有限、周期极短的短剧项目来说,这些问题很难靠一个剧组、一家公司来解决;它需要一个平台,更需要一个有行业组织力与影响力的牵头者。
作为中国影视产业链要素最完整、活力最强的拍摄基地,横店目前也承接了大量短剧制作项目。每个月数以百计的短剧项目在这里开机,出海短剧剧组为了找外籍演员,从本地找、从周边找,甚至从海外调,绕了一圈最终发现: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供应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店开始搭建外籍演员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在横店影视城演员经纪有限公司、横店影视城国际业务部、横店国际短剧联盟等多方协同推进下,横店在外籍演员经纪领域的探索正在逐步深入与拓展:打造系统化的外籍演员人才库,与海外casting机构建立合作网络,并搭建一套从选角到派遣、从合同到后勤的标准化机制。这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更是推动产业发展节奏的积极作为。
目前,已有超过千人的外籍演员资源进入可调度范围,涵盖多种肤色与语种,可适应不同拍摄体量与风格要求。更重要的是,这套体系不只是为了「解决某一场戏」,而是希望在未来的行业结构中,为国际人才的流动打通一条合规、有序的渠道。
横店也在逐步建立与之匹配的「外籍演员之家」配套计划——文化适应支持、语言协调服务、工作保障体系,让外籍演员能够不只是被「用」,而是能够真正「工作与生活」在中国的影视环境中;从短剧拍摄的「临时客人」,变成短剧出海路上的「共同创作者」。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服务延伸,而是一次产业责任的承担。
当然,我们的服务仍将不断更新,人才库仍会持续壮大,协调机制仍在逐步优化。但每一次探索,都是对行业发出的一次邀请:未来的短剧出海,不止是作品「走出去」,也需要演员、创作者和文化「走进来」。未来,如你有戏,横店有「人」。